12月11日,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。來自材料科學等領域的18位院士和500多位專家代表,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海洋材料產業的發展展開深入交流,助力“海洋強國”建設。
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,海洋工程材料、裝備及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也凸顯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,海洋材料的突破是基礎支撐。先進的海洋材料通過海洋工業轉化為具體裝備和生產力,是可持續利用發展海洋必需的基礎物質,同時,作為關鍵的基礎共性技術直接影響著海洋安全和綜合國力,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圍繞新材料發展戰略、橋梁結構鋼的創新、海洋環境腐蝕控制技術等內容,多位院士專家進行了專題報告。薛群基院士介紹,我國每年由海洋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萬億元,經過多年研究攻關,海洋材料的腐蝕防護技術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表示:”我們在防護措施上進行了非常好的研究,一個是發展了新材料,像中科院沈陽金屬所研發的納米涂料,這個涂料在寧波的跨海大橋和港珠澳大橋上都使用了。像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的含石墨烯的防腐蝕涂料,這在國際上我們是第一家。”
資料顯示,港珠澳大橋在世界橋梁建筑歷史上創造了無數奇跡,長度最長、施工難度最大、設計壽命最長、創新技術最多。在大橋應用的多項關鍵技術中,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提供的橋基鋼管復合樁系列防腐蝕解決方案,為保證大橋達到120年的超長壽命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港珠澳大橋涂裝配套采用了重防腐復合涂層體系,底漆為環氧富鋅底漆,中間漆為環氧云鐵中間漆,面漆采用氟碳面漆,總膜厚達到380μm,能夠較好滿足大橋超長設計壽命要求。
為共享海洋新材料發展成果,本次論壇還專門設置了院士座談會、專題學術交流報告會和海洋材料產業展覽,并首次設立“海洋材料產業產品投融資項目路演活動”,推動海洋材料產業發展。
最后,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、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韓恩厚表示,希望能夠推動海洋材料的研發,推動大灣區海洋工程、海洋裝備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,起到促進作用。
據了解,作為本屆論壇的承辦單位——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是2020年3月9日注冊成立的省級事業單位,“廣東省高水平研究院”建設項目。該研究院依托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和政策優勢,依靠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(沈陽中科腐蝕控制工程技術中心)的人才與技術優勢,將建設成為集產學研用為一體的“技術水平科研成果產業接軌”、“產學研用資等要素大力協同、合力創造”的創新平臺,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,解決本領域的技術難題,支撐區域乃至全國的相關產業發展。